當我們談及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關系,除了競爭,更多討論的是城市群的協調發展。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對長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做了一個比對。長三角城市群有一個中心城市上海,有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南京,還有很多中等城市,以及大量的小城市,這些城市共同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城市群,保障了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經濟活力和區域的協調性。
如何提升城市群的彈性和包容度
相反,京津冀城市群擁有兩個超級大城市——北京和天津,中間城市卻出現斷檔,像河北的石家莊和保定,都不能算是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大城市。因此,資源單向地向北京和天津聚集,二級城市和特大城市之間不能形成有效地反饋,F在之所以大力建設雄安新區、通州新區,還鼓勵一些城市大幅度發展,就是希望補上這個斷檔。
“凡是呈現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市群,都可以健康地發展,而且彈性和包容度都比較大。凡是中間斷檔的,發展就會存在一定障礙,所以,我國城市化一直堅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這一方針,始終沒有改變過。”仇保興總結道。
在被問及長三角城市群如何深化城市群規劃、進一步提升城市之間的協同水平時,仇保興指出,一是基礎設施共建,實現互聯互通;二是生態環境共保;三是資源共享,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四是支柱產業共塑。“如果產業梯度分布合理,整體的創新能力就會提高。”